“动态清零”重在“快”字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防控难度升级,中国还能继续实现“动态清零”吗?
“从我国疫情防控经验来看,现行防控措施应对奥密克戎是有效的。”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关键在于落实“四早原则”,压实“四方责任”。
更快,才能在与病毒较量中领先一步。
“动态清零”的精髓是快速、精准。快速的核心,是对不同的变异株要跑得比它更快。真正做到快,就是发现快、处置快。
为进一步提高“早发现”能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3月研究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综合分析研判,奥密克戎不影响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这意味着,病毒的隐匿性再强,我们一样有办法及时“定位”。
光是“定位”还不够,随着病毒传播速度大幅变快,应对节奏如果不随之全面提速,就好比急症遇到慢郎中,势必贻误战机。公安、公卫、工信协同做到风险人员应查尽查,学校、养老院、工厂企业等重点场所防止成为疫情“放大器”……
“实现‘动态清零’目标的难度比以前更大,这就需要我们更早地发现疫情,更快地采取措施,各项措施的落实更彻底。”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
更快,就可以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链条。天津,从1月8日疫情突袭,到1月21日宣布社会面清零,国内首次大规模迎战奥密克戎取得阶段性战果。深圳,从按下“慢行键”到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开始有序恢复,用时不到10天。上海,一月之内,核酸检测能力翻数倍;全国10余个省份、数万医护人员八方驰援……
疫情波折反复,只有以快制快,加快工作推进、加快任务落地、加快目标完成,才能掌握战“疫”主动权。
“迎战奥密克戎,中国为什么能?答案是:行动快、功夫细、人心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病毒再狡猾,只要坚持“动态清零”,疫情依然总体可控。
疫情防控越严格,民生保障就要越细致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防疫封控之时,一些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出现了“买菜难”“就医难”问题。随着各方工作力度加大,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加以解决。
在上海,本地感染者人数快速攀升,社区封闭管控,居民居家不外出,大部分快递人员滞留,末端配送压力骤增。“米袋子”“菜篮子”进楼入户“最后100米”遭遇梗阻。
保障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无忧,是抗疫中的一道必答题。
“千方百计抓好保运保供保链。”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集配集送,上海正在与超市卖场、电商平台等对接,努力打通生活物资配送“最后100米”。
4月3日至9日,上海市消保委连续推出“居家抗疫团购汇总”,保供平台纷纷加入,上海31.3万名党员参与到小区封控物资保障工作,协调采购、长途运输、终端配送……
坚持防疫、保供并重,解决好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正是“动态清零”的题中应有之义。
地处上海市金山区的石化街道,有9万多户居民,老年人口多。疫情封控期间,人不能出、药不能停,怎么办?
由医务人员、机关干部、居委会工作人员、志愿者组成医疗“应急队”“咨询队”“配送队”,一条配药绿色通道快速开通。
保障百姓正常就医需求。精准划定封控范围,对个别诊室实行“非必要不封控”,明确三级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的急诊、发热门诊等不得随意停诊。
防控要既精准又有“温度”,要将疫情处置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解决好民生小事,事关“动态清零”大局。处理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关系,是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必答题。
常态化防控要体现刚性约束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新冠病毒未来如何变异,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疫情是动态发展的过程,防控策略和措施也在相应不断发展。”梁万年说,防控策略和措施取决于全球疫情走势,取决于病毒变异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变化以及中国疫苗接种覆盖率等多种因素。
如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动态清零”仍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
对多地疫情进行复盘不难发现,无论是重点区域消杀不到位,还是没有落实扫码登记、体温检测等防疫措施……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做不好,就会出现漏洞和短板,给病毒反扑的机会。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必须要有刚性、不打折扣。
“防”是应对疫情的第一条战线。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仍需不断健全。从入境人员隔离管控到涉疫风险人员排查,从加强重点人员保护到完善冷链货物运输……把可能的风险扑灭在萌芽中,将病毒阻隔在传播前。
战在“疫”时,功在平时,端口前移,事半功倍。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被实践证明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疫方式。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有利于实现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落实细节,拒绝“躺平”,控制疫情的压力和成本就会减轻。戴好口罩、进门扫码、测量体温、勤于洗手……这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疫情防控的大网要织得更紧更密。
与新冠病毒的较量,我们需要坚定信心、保持耐心,一定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记者陈芳、董瑞丰、彭韵佳、顾天成、杨思琪)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台球厅在疫情防控期间违规经营2021/12/13
- 同心抗疫 彰显担当|北大荒商贸(收储)集团捐赠物资助力吉林“抗疫”2022/04/07
- 话剧《铁流东进》即将上演2022/04/08
-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