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记者杨逸夫 光明日报通讯员王诗雨
3月23日,中国驻马拉维大使刘洪洋同马拉维外交部长南希·腾博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宣布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至此,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实施9年来,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经贸格局,打造了一批标志性民生工程,极大提升了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共建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不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构建起民心相通的友好桥梁。

中老铁路首发列车驶过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境内的元江双线特大桥。新华社发
1.互利共赢的希望之路
3月9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项目,举行中区酒店PK08标段主体结构封顶仪式,该楼也成为中埃建筑承包商在CBD项目共同建设、完成封顶的首栋建筑。
3月12日,作为中国和老挝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的中老铁路,迎来正式通车的第100天。100天来,中老铁路沿线人来货往,有力促进了双边经贸繁荣,提升了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
3月19日,随着一列名叫“索科”的火车,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新火车站徐徐驶出,匈塞铁路先期建设的第一部分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正式通车,大大缩短了塞尔维亚首都与诺维萨德市的通行时间,实现了塞尔维亚人民长久以来的畅行梦想。
一个月时间内,分别位于非洲、亚洲和欧洲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相继传来喜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没有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而停滞,而是保持良好势头。“一带一路”成为提高韧性、传递信心的希望之路,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发展之路,实现互利互惠的机遇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是包容性发展战略,它的生命力已经显现出来。‘一带一路’契合了时代需求,使合作伙伴将分歧放在一边,并达成互利。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会更好。”正如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知名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所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9年来,中老铁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竣工,中巴经济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建设运营稳步开展,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货运量也再创历史新高,成为贯通疫情防控的“生命线”。“一带一路”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动力,也将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开辟新的发展前景。

2022年2月,在埃及开罗举办的开罗国际书展上,一名男孩在中国图书展位展示春节装饰。新华社发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台球厅在疫情防控期间违规经营2021/12/13
- 延寿县女法警“变身”冬奥裁判员2022/02/11
- 邓伦偷逃税经提醒整改仍不彻底 具体怎么回事?2022/03/15
-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