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更加有能力、有条件承担起这份重任”
“团圆”行动中,找到的失踪被拐人员与亲人分离时间最长达74年。
“受限于技术条件等原因,以前很多失踪被拐儿童案件没有得到及时侦破。随着DNA技术和人像比对技术不断发展、公安办案能力持续提升、打拐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尤其是公安部部署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在组织指挥、技术支撑、区域协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童碧山介绍。
人民群众期盼的,人民警察一直没有放弃。“现在,公安机关更加有能力、有条件主动承担起这份重任。”童碧山说。
“我觉得差不多了,肯定是这个!”参加“团圆”行动刑事技术集中比对会战的民警李海燕很自信。
2021年5月的一天,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事技术专家吕游正拿着一张被拐男孩祁吉5岁时的照片在电脑屏幕前仔细做着对比,突然发现一名广东省汕头市的男子和祁吉的五官特征高度相似,马上请李海燕帮忙联系地方公安机关核查。
“通过对祁吉小时候的照片进行技术增强和清晰化处理,我们得到了200多个高度相似的照片,经过两天不断甄别筛选,最终找到一个生物特征最符合的男孩,反复比对分析后,最终确认这个男孩就是祁泽华、龙大娥夫妇失散25年的儿子。”吕游说。
“人像比对技术之前不成熟,准确率低,没有大范围应用在打拐领域,这几年通过不断迭代发展,人像比对技术准确率有了大幅提升。”2021年9月,吕游再次参加公安部组织的第二次技术比对会战,每天依旧工作近10个小时,查看上千张照片,但他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们甚至还比中过一张被拐儿童的百日照”。
同样参加过技术比对会战的公安部物证中心情报处处长刘冰介绍,将DNA技术与人像比对技术成功融合,是这次“团圆”行动最大的技术尝试和突破,得到了“1+1>2”的效果。
据介绍,目前,我国DNA检测技术和数据信息库建设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检验方法稳定可靠,识别准确率越来越高,为找到失踪被拐儿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这次“团圆”行动取得丰硕战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帮助更多的离散家庭团聚”
“团圆行动,免费采集DNA”“圆梦有路助爱回家”“你和你的亲人只差一滴血的距离”,在失踪被拐儿童案件发生的重点地区,经常能看见印有这些宣传标语的海报。
DNA检测是最终认定失散家庭是否属于亲子关系的唯一办法。但一直以来,警方掌握的血样有限,给认定失踪被拐儿童和父母的亲子关系增加了难度。
“这次‘团圆’行动的一个重大亮点,就是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到公安机关采血,为失散家庭寻亲提供破案线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安机关为失散家庭找到亲人的可能。”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副处长孟庆甜介绍,公安机关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力争让更多失踪被拐儿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员、身源不明人员了解“团圆”行动。
“三十几年了,本来都不抱希望了,完全没想到竟然真的比中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董然(化名)仍然有些激动。
原来,从小被拐卖到上海的董然偶然间看到“团圆”行动相关宣传,马上到当地公安机关进行了采血。打拐民警随即把董然的血样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比中四川省苍溪县董国梁(化名)夫妇。时隔30余年,董然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
“新案好破,积案难办”是民警办案的共识。积案破案线索少、技术手段少,侦破很有难度。尤其是失踪被拐儿童积案,往往涉及好几个省份,一个小孩可能被转卖多次,线索很容易中断。现在重启这些积案,既要找丢失的孩子,又要重新确立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遇到很多困难。
“找到失踪被拐儿童只是‘团圆’行动的第一步。”孟庆甜表示,“接下来,公安机关将紧盯侦破案件、缉捕犯罪嫌疑人,打击涉案犯罪各环节,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帮助更多的离散家庭团聚。”据了解,截至2021年12月,公安机关已经成功侦破拐卖儿童积案350余起,抓获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890名。 (记者张天培)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台球厅在疫情防控期间违规经营2021/12/13
- 疫情防控“不放假”驻南岗区常态化 疫情防控督导开展检查2022/01/04
- 靳东出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副团长 “老干部”终成干部2021/12/28
- 基金经理1月亏没丈母娘1年退休金 丈母娘一年退休金是多少?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