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闻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图为博览会会场外。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中国网11月5日上海讯(记者 董宁 郑亮 张若梦)4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上会记者驻地——新闻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据悉,此次博览会吸引了全球81个国家和地区、630家境内外媒体的4100多名注册记者参会报道。为了帮助中外记者更高效的报道博览会盛况,新闻中心咨询服务区、公共工作区等各功能区精心布置,无论是“无辐射、非接触、不停留”新型安检通道,还是“人脸识别”的智能储物柜,新闻中心在保障服务中不仅充分利用了科技发展新成果,还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

记者通过人体安检通道进入新闻中心。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安检通道监视器。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据了解,首届进博会人体安检通道采用太赫兹技术,对人体无辐射、无接触、不停留,实时成像,安检效率能达到1500人次/小时,不仅减轻安检员的工作量,还提升了安检效率和准确率。

进博会新闻中心公共工作区。记者无论坐在任何角落,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大屏幕获取新闻及各种采访信息,大大提高了记者的工作效率。中国网记者张若梦摄

上会记者刷脸存储个人物品。储物柜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不仅降低了储物柜的误开率,还提高了安全性。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机器人“小豹”回答记者提问。据介绍,“小豹”还能为记者提供智能引领、巡逻、访客邀约等服务。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责任编辑:邱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项目实体提供服务 通河县全力推进产业项目落地投产2021/08/29
- 赵薇作品被多平台除名2021/08/27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