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0月22日电 现如今,移动支付在中国零售业已十分普及,人们也因此切身体会到了中国式生活的便捷和智能。事实上,中国的零售业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它们不断尝试新技术和概念,在探寻新的营利模式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美国彭博社近日刊发文章称,虽然互联网热潮很晚才进入中国,但相比于其他地方,中国的消费者更迅速和彻底地适应了互联网时代。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销售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榜首。在中国,网上下单后一个小时内便可送货到家,连街头的小摊贩也支持手机支付。
文章认为,正是由于中国消费者能迅速适应新的技术,加上中国消费者热衷体验新鲜事物,阿里巴巴,腾讯以及其他一些资金雄厚的创业公司正竞相创新零售模式,而在这些新模式中,以下六种模式或概念值得大家注意。
刷脸支付
杭州的一家餐厅正在试用一种刷脸支付系统。在这种主要面向高收入年轻消费者的KPRO餐厅中,顾客先在自助机上点餐,然后选择刷脸支付,机器上的3D摄像头会自动扫描并收集与系统服务器上的信息相匹配的生物识别数据。为提升隐私安全,用户还需要输入手机号码。在高峰时段,该系统能迅速有效地分散顾客流。在面部识别和其他生物识别系统方面,中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高级互联网分析师凌炜森(Vey-Sern Ling)说:“现在的问题是将技术提升到没有错误率的水平。”

自助用餐重新流行
如今在中国餐馆很少再听到顾客叫“服务员”,服务员的数量也明显减少了。2018年年初以来,浙江某粽子品牌店为杭州所有的八家分店都配备了自助点餐系统。顾客可通过手机或餐厅入口处的屏幕点餐然后再到餐柜取餐。后厨与餐柜相连,当准备完毕的餐食被放入餐柜,顾客手机会接收到一条取餐码,对照确认后就可以开柜取餐。
饮料也可通过24小时零售柜购买,顾客用手机扫码开柜,取货时程序会自动扫描瓶子上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关门时便自动扣款。但该系统并非万无一失,我有一次去现场体验时,发现一些标签从瓶子上脱落了。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2021/08/27
- 赵薇作品被多平台除名2021/08/27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