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9月22日,在位于中国农业博物馆门前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庆典活动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人民网张桂贵摄)
丰收,凝结起中华文明的澎湃力量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中国是农业大国,高质量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化农业必须坚守的原则。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中国农民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场不容小觑的深刻变革。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推动农业来一场质量革命。让农业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让农村动能转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农业转型升级来日可期。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改革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提升与满足。农民兄弟在国家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这些平民英雄们用一滴滴汗水和一颗颗果实,构筑了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
“农民不种地,城里饿肚子”,中国人对土地和乡村的热爱伴随着延续千年的田园生活方式早已深烙在骨子里。但在现代化生活高质量发展中,很多人似乎忘却和忽略了广大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重要贡献及保障。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段空白。
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凝心聚力”需要“以节为媒”。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宣传展示我国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进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是自古以来天下百姓共同的心愿,是亿万农民的美好期待。天南地北、精彩纷呈,农民丰收节调动的是全国人民的融合互动,情感共通。共庆农民丰收节,乡村做主场,农民就是主角。韩长赋曾说:农民丰收节的节庆形式要让广大农民来创造。
丰收节,根植传承着丰厚的农耕文化,打造美丽乡村的亮丽名片,烙印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凝聚起亿万农民的蓬勃力量,提升着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时间正好,微风不躁,远处丰收节的欢庆气氛正浓,全国人民与农民兄弟一起共承重任,共庆美好。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2021/08/27
- 赵薇作品被多平台除名2021/08/27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