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跳出城墙看世界 “一带一路”建设的“陕西力量”
2018-05-11 14:39:00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空港新城政务服务中心外景刘超摄/光明图片

  光明网讯 千年古都,丝路起点,长久以来,西安乃至陕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都让它们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点。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式揭牌更是让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焕发了新的活力。一年多来,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4811户,其中企业数12420户,新增注册资本3478.05亿元,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306家(截至2018年3月底)。

  “从前我们是在城墙之内看西安、看陕西,现在格局大了,我们开始跳出城墙看陕西,要看向全国,看像世界。”西安坊间开始口口相传这这片黄土地的改变。

  工作人员在指导前来办事的企业人员使用自助设备刘超摄/光明图片

  审批流程“瘦身”经济活力“奔涌”

  “以前办事个什么事,反反复复的,得一个月才能办好,还要跑好多次,这下好了,来一次就差不多了。”冯振华是西安当地人,多年一直做粮食生意的他对以前报税和各类登记的繁琐深有体会。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自贸综合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税务登记,原本以为这次来还是会被推来推去办不了什么,没想到税务人员很快就把各项问题给他理顺了。

  “你看,你这里少盖了处公章,等您回去盖好,就没问题了。”工作人员详细的告诉冯振华如何完善资料,这让冯振华很是意外。

  “没想到、没想到。”冯振华连连称赞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有这我们以后就方便多了,下次我就弄齐了材料一次性全过了。”

  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核心承载区,空港功能区定位于打造内陆改革创新试验田、东西双向开放示范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高地。为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方便企业经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空港新城推行“3450”综合行政审批效能体系改革。即3个工作日办结营业执照、4个工作日办结经营性许可、50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刚才在服务大厅中的一幕正式行政审批效率得到提高的集中体现。

  “我每天都能接待差不多100多个前来办事咨询的人吧。”在服务大厅咨询台工作的张赞是一名导税员,很多第一次来办事的人都会先到他们的咨询台,“常报的人会比较熟悉流程,很多都是外地企业申报相关事项事先找我们咨询。”

  直通服务中心负责人手机的固定电话刘超摄/光明图片

  事实上,不仅是本地个体商户、企业和个人能享受到实惠,外来商户也是最大的受益群体。

  “在我们这个大厅里,大多数的项目三四天内就能办结,最快的甚至有4个多小时办结的。”空港新城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局局长马磊告诉光明网记者,他们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有不一样的套餐,按需提供服务,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你还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马磊指着大厅墙上的一部固定电话电话介绍,这部电话可以直接拨号到他的手机上。

  “什么事随时找我,立马想办法解决,而且你放心,这个号码在我接电话的顺序上绝对是最优先的。”马磊笑着说。

  “3450”改革不是对行政审批时间的简单压缩,深层次反映的是政务服务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政府治理方式的变革。对于空港新城而言,“3450”改革是当好“五星级服务”和“金牌店小二”的题中之义,更是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的决胜之招。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