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沈艳燕正在绣羌绣。摄影:陈淋
“目前,牛飞村有2000多名羌女在这里羌绣,甚至一些羌族汉子也加入进来。”沈艳燕说,羌绣文化旅游产业园去年的产值近3000万元。
羌嫂陈碧蓉的“农家乐”里,游客盈门。她亲自下厨,做出的“羌菜”格外受欢迎。陈碧蓉说,他们家原来住在山上,汶川大地震后,按灾后重建的规划要求,从山上搬进了山下的新居。“丈夫打工,我开‘农家乐’,加上闲时绣点羌绣、种护山上的经济林,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陈碧蓉乐呵呵的说。

图为陈碧蓉正在接受采访。摄影:陈淋
北川县擂鼓镇的吉娜羌寨,羌寨碉楼雄踞,房顶上的羌旗招展,羌楼门上披着羌红、挂着羊头骨。王锡鉴告诉我们,吉娜羌寨原名猫儿石村,“吉娜”是羌族传说中的女神,新羌寨起名“吉娜”,寓意为“最美好”。
“5·12”汶川大地震中严重受损。仅仅6个月,吉娜羌寨奇迹般地出现,280多名羌寨居民全部迁入新居。入夜,能歌善舞的羌寨人燃起火堆,跳锅庄、吹羌笛、唱羌歌、品羌茶,吃着香喷喷的烤全羊,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参与狂欢之中。

图为羌族的姑娘、小伙们载歌载舞为客人作表演。摄影:陈淋
“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羌笛,是羌族群众喜爱的民族乐器。
汶川大地震中,许多专于羌笛的演奏者不幸遇难,黄景何成为少有的幸存者。作为北川唯一的羌笛演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景何深知,悠扬的羌笛,吹响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烙印,他说,“我必须把羌笛传承下去。”
于是,黄景何拿起羌笛,站上了大学讲台,在舞台上吹响了羌笛。
“5·12”汶川大地震,带走了8.7万多人的生命。10年间,在重建家园的同时,不少人也在重建家庭。
在北川县擂鼓镇盖头村羌寨,我们见到了震后重组家庭的王蓉。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寿县:“文艺+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