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大陆
早在台湾放开大陆综艺节目“登台”前,2009年,有媒体披露,岛内电视台为了节省成本,大兴“山寨”之风,对大陆综艺节目全盘照搬,如2008年8月“中视”推出的《舞林大道》被发现模仿上海东方卫视的《舞林大赛》,在岛内很红的《超级星光大道》实际上是大陆《超级女声》的翻版,2009年推出的“挑战101”也被爆是模仿湖南卫视的节目。此外,诸如台视的《百万大歌星》源于浙江卫视一档记歌词的节目等等,在岛内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2014年6月,全球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曾发布调查显示,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以歌唱比赛为首的大陆综艺节目,在台播出共计1208小时,高达近七成台湾民众看过,为播出频道带来较高收视。台湾《工商时报》日前报道称,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网综节目制播数量达264个,大陆制播95个,高居全球第一。2017年大陆网综更是百花齐放,包括今年夏天最火的《中国有嘻哈》《中国新歌声》《极速前进》等都是岛内讨论声量相当高的节目。据介绍,来台的大陆综艺节目以竞赛综艺为主,占播出量的86%,其中绝大多数为歌唱比赛类,其次是信息综艺节目。在竞赛综艺类中,参赛选手或决定选手去留的评审均可见台湾知名歌手或制作人,也加深台湾观众对该类节目的关联性,拉抬收视。
哀鸿遍野
在大陆综艺节目火遍两岸的同时,曾经号称“领先大陆20年”的台湾综艺却步步衰退。2016年,大陆综艺节目井喷,出现至少400档综艺节目,而台湾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陆续停播了《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等几大超十年的老牌节目,整体综艺状况一片萧条,哀鸿遍野。2015年,台湾《中国时报》曾在报道中直截了当地做了一个对比,制作《我是歌手》的湖南卫视2013年盈利63.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台湾所有电视台一年收入的总和。收益丰厚,自然舍得制作投入。与大陆强大的资源配置相反,台湾综艺人仿佛回到作坊式制作模式,每集几万元的制作费用,最贵的《康熙来了》单集制作费也只有10万元人民币,而大陆综艺节目制作费平均在150万元人民币,让台湾综艺宛若“万劫不复”。
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称,大陆综艺节目制作费越砸越多,总成本是台湾的十几倍,导致台湾电视台干脆直接向大陆购买节目版权,“反而省时省力还更能赚钱”。如今岛内年轻人只在网络中观看节目或影视剧,家中电视几乎不打开,而台湾综艺节目仍以传统电视台作为载体,自然无法与大陆综艺节目大行其道的网络平台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