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安公布打击整治黑客攻击和盗取个人信息等典型案例
一分钱购物券、10元能充800Q币
小心这些黑客下的套
本报记者陈蕾柏建斌见习记者黄伟芬通讯员陈谊
“永恒之蓝”,“勒索病毒”,你还记得吧?
今年5月的那场网络灾难,电脑病毒席卷全球,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大量电脑成为“僵尸”,各种系统陷入瘫痪。
另外,来自浙江通管局截至7月的统计,全省受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有16万台、被篡改的网站有362个、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有173个,实施拒绝服务攻击的情况仍然突出。
绍兴诸暨警方发现,一个DNS服务器遭受大流量DDOS攻击,致使上百万个通过该DNS服务器解析的域名无法正常访问。
温州瓯海警方发现,仅仅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就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30亿条,数据存量达到800多个G。
这些信息或是被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所窃取,或是被一些单位内部人员泄露所致。今年以来,浙江警方查获的泄露信息“内鬼”有62名。
被不法分子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种类涉及身份、通信、车辆、位置、财产、健康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儿童医疗信息、在校学生信息,数量之大,触目惊心。
这只是不设防的人们、不设防的网络,暴露出来的冰山一角。
网警,浙江公安队伍中这个一直神秘又低调的部门,昨天破天荒地发布了他们近来的一系列打击犯罪成果:
浙江网警在2017年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中,目前已侦破黑客类刑事案件28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84名;破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刑事案件76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04名;清理网上涉黑客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违法信息7000余条,关停违法网站栏目67个,处罚网站、网络服务提供商24个。
昨天同时通报了八大典型案件,这些案件都已经在浙江省内发生多起同类案件,受害面广并且造成巨大损失。
钱江晚报选择其中三个案例请警方进行了解读。
购物券仅一分钱,差点损失7个亿
生鲜食品是网络购物的热点之一,也是电商们致力于吸引客流的重要噱头。
比起5元、10元的小红包,或者满300减60之类需要拼单的红包,一分钱的购物券能买到338至558元的商品,广撒这种购物券的生鲜电商实在是太壕了!
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黑客做的手脚。
2016年8月26日,浙江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报案称,公司经营生鲜食品的一款APP,出现数十条可疑交易记录,发现的时候,“一分钱购物券”已经造成了人民币429455.19元的损失。
海盐警方立案侦查,先后在江苏、上海、河南等地抓获了方某奇等12名犯罪嫌疑人,最终发现涉案人员上千名。
这些人买了黑客软件,利用APP的支付认证漏洞,能修改价格,把几百元的购物券改成一分钱,然后大量转卖、套现。
案子越挖越深。海盐公安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伙人利用相同手法,盗窃了杭州以及外地545个类似网络购物平台,盗取资金超7亿元,受害商家遍及江浙沪、北京、安徽、广东等29个省市。
截至目前,已经抓获犯罪嫌疑人118名(主要都是“80后”、“90后”和在校学生),追回现金103余万元。
【网警点评】黑客软件在网上大肆传播,年轻人想想“法不责众”,怀着侥幸心理,鼠标点点、键盘敲敲就能获得数额巨大的金钱,殊不知这是犯罪。而交易网站存在漏洞,电商们要想安安心心做生意,还是先把篱笆扎紧、漏洞补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