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重大问题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以问题为导向形成新思想新理论。认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时代问题,仅靠经验是不行的,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把握时代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形成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刻洞悉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规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科学严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新战略新举措。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需要化解的风险、需要克服的困难、需要补齐的短板,都是促进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践证明,谁能更好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担当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等等。这些新举措新战略瞄准问题、解决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以问题为导向完善新体制新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着眼长远,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更高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新体制新机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反“四风”、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再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都贯穿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都着力在解决问题中完善新体制新机制。这些新体制新机制,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问题为导向满足新需求新意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意愿新需求,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社会新意愿新需求,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环境等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直接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实践依据。
坚持问题导向需要有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未来的路并不平坦,需要面对和解决各种艰难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重大战略问题,才能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坚持问题导向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核心要义,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将其自觉运用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
坚持问题导向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问题是矛盾的外化,是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外在呈现。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视问题就是正视矛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同时,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抓住关键问题、难点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才能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需要创新思维。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如今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强起来”后的新课题新难题。如果不能及时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实践就不能向前推进。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建设社会主义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在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更是亘古未有的事业,这必然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候,我们党必须勇于和善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使社会主义向全人类展现它更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
坚持问题导向需要担当精神。读懂一个时代需要读懂这个时代的问题,改变一个时代需要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客观世界多样多变,问题同样是错综复杂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利益分化日益明显,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同时意味着巨大的阻力和困难。坚持问题导向需要有担当精神,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习近平同志强调,“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全党同志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会碰到更多更难的问题,尤其需要担当精神。能否坚持问题导向、担当历史责任,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真正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只要下定决心、勇于担当,任何困难和阻力都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