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人工智能跑得太快 计算拖了后腿
2017-09-11 10:14: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邱晨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这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王牌是“计算”?

  在中国工程院这位专家看来,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拥有非常庞大的“数据”量,这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同时,深度学习框架的开发和开源,使得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越来越便捷,相比之下,“计算”平台就成为本轮推动人工智能进步的重要因素。

  王恩东同意这位专家的这一说法,他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计算”的重要性。

  他说,图灵同时被称作“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而他先发明的是计算机基本原型,人工智能则是后来提出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计算机是大儿子,人工智能则是二儿子”。

  王恩东说,纵观几十年来的发展来看,大儿子和二儿子的特点并不一样,前者比较稳重,比较有耐性,不调皮不捣蛋,如摩尔定律所说,按照某个规律持续发展。后者则比较活跃,有创新思维,敢冒险,但也经历了三落三起。

  如今,学界一个共识是,人们又迎来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又一“起”,即又一个发展高峰。在王恩东看来,这次“二儿子”的发展高峰,正是“大儿子”迅猛发展所带来的。

  当天会场的楼下,摆放着数十台样式各异的计算机、服务器。王恩东说,这其中一台小小服务器的计算速度,就是20年前最快计算机的60倍。正是由于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带来的海量数据和深度学习等先进算法,才共同催生了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

  而这一次浪潮,在王恩东看来,离不开计算、算法和数据的发展,而计算,是这一切的基础。

  “现在我们说计算芯片,除了原来的CPU,还出现了GPU,以及谷歌的TPU,甚至还有DPU,为何有这样一堆‘PU’,说到底,就是计算性能还不够!”王恩东说,必须要大力整合发展一批专用芯片,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平台,整合这些框架,避免再陷入到上两次人工智能的窘境里去。

  即便是做应用的人,对此也有类似的感受。微软首位华人“全球技术院士”、微软首席语音科学家黄学东在大会上表示,今天包括智能语音在内的智能产品,因为需要实时,所以还需要更加强大的GPU,更加强大的计算能力作支撑,如此人类才有希望真正用上“超人水平”的语音识别。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