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海》背后的“天才”
在员村横街一栋建筑二楼的简陋两房一厅里,23岁的捷麟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他身材高大,嘴里不时哼着别人听不懂的声音,双手不停地挥舞。一会儿功夫,他凭借手下的铅笔和纸迅速画出了一幅幅“乱码”。一张A4纸在一分钟左右被画得满满的。他就是活动中《冬之蕴涵》《大海》《春之月》三幅作品的作者,这些画作获得了许多网友点赞。
为救父亲举家来到广州
“他是在‘画日记’,上半部分是日期和天气,包括公历、农历、天气等,下半部分描述他想象的东西。”捷麟妈妈向记者介绍道,一盒500张的A4纸,三天就能被捷麟涂画得满满的。她有时不得不藏着A4纸,怕孩子画得太多。
“我们是潮汕人,4年前才来到广州。”捷麟妈妈告诉记者,他们一家的经历非常特别,她原本是一位教师,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自己的职业;而孩子的父亲在2009年也患上重病,家庭收入来源成为问题。
“捷麟是7岁时才被确诊患上自闭症的,他当时还不会说话,确诊后我们把他放到特殊机构学习,他才学会说话。后来他一路读书,直到读了一年中专后退学,那时他18岁。”捷麟妈妈说,2013年,孩子父亲病情加重,他们只能来广州求医。
来穗4年画了3000多幅画
“我们是幸运的,来到广州之后我们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捷麟妈妈说,在四年的时间里,他们四次搬家,去年4月份,他们终于在中山六院旁找到了这间房子,方便就医。“一个月的租金不低呀,要2000多元。”她说,在大部分时间里,孩子的父亲都住在医院,家里只有她和孩子。
因为捷麟喜欢画画,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被介绍到一些培训机构免费学习。正是这时,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他一直很喜欢画画,但我并没有发现他有这方面的特长。他的天赋是来广州之后才被画家发现的。有画家说,他是一个天才,画画的感觉特别像大艺术家。”捷麟妈妈说,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孩子的执着和投入,“他做事很细,很多时候特别投入,有时候一画就是一个晚上,最多的一晚,他一共画了48幅画。”记者了解到,这四年里,他一共画了3000多幅画。
感人经历让父亲两次获救
2015年,某公益机构的老师听说他的故事之后找到了他,并成功和他签约,为他每月提供稿费,还开设画展。如今,他的作品已经多次展出,并且每月也有固定的工资。
近年来,他父亲两次病重,在家中已负债累累之时,正是他救了父亲的命。“我们做了两次筹款,一次10万元,一次18万元,都是这家公益机构帮我们筹集。”记者在18万元的那次筹款链接中发现,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故事感动了好心人。
从“负担”变成了“骄傲”,这让捷麟妈妈十分感动。“我是在和他一起去工作室的公交车上知道这件事的,特别感动,谢谢网友们对他的认可。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这个群体的故事。”捷麟妈妈说。(文/记者秦松张晓宜图/记者苏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