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萍:把志愿服务好好干下去。剪辑:付一鸣
炎炎夏日的一个中午,阳光明媚,记者赶往中原油田第十社区志愿服务站,专程拜访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之一——宋丽萍。
“你好,我就是宋丽萍”。一身旧工装,高大结实的身板伴着洪亮的声音,一个“石油女汉子”赫然呈现在记者面前。
寒暄过后,宋丽萍在站内阅览室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就如何依托团队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娓娓道来。

2017年端午节,宋丽萍爱心服务队为“中国好奶奶”徐凤英老人包饺子。曹宏琰摄
古道热肠,她拉起一支接地气的团队
20年前,中原油田实施“走出去”战略,大批职工陆续外出开创国内、国际市场,油田基地出现了许多留守油嫂和空巢老人。宋丽萍的丈夫因工作需要远赴苏丹,她自然也成了留守油嫂的一员。
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留守家庭每逢遇到困难,则倍感无助。由于宋丽萍向来古道热肠,很多空巢老人、留守油嫂经常找她排解心结。于是,她经常不定期聚拢这些老人和油嫂来家里聊天,通过心理安抚为他们减压。得知谁家有困难后,她也会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
“其实我知道,自己端出的一瓢水就是再甜再及时,也解不了多少人的渴。”宋丽萍认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团队,才能引领风气,把爱心和帮扶送到更多需要的人手里。”
宋丽萍渐渐产生了将这些留守油嫂组织起来去帮扶空巢老人的念头。2010年,宋丽萍挑头在社区的支持下成立了由12名留守油嫂组成的“宋丽萍爱心服务队”,从此宋丽萍这三个字和志愿者融为了一体。
宋丽萍爱心服务队成立伊始就紧密依托油田社区,坚持自筹自办。入队很简单,只要有时间,有爱心,留个电话即可,来去自由,没有强求。爱心服务队接地气,活力足,短短几年内不断壮大,成员来源日趋多元化,服务对象也迅速扩展。宋丽萍对此自豪不已:“团队里人才济济,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像干部、工人、个体经营者、医生、理发师、出租车司机等等。志愿者的年龄参差不齐,既有小学生,也有85岁的退休老干部。”
哪里需要爱心,哪里就有志愿者们奔走的身影。如今,她的爱心服务队影响带动中原油田2600多名志愿者,先后与384位空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为28名重症患者捐款60余万元,为12名重症患儿联系医院并免费治疗,向黄河滩区小学捐赠图书18万册……
这些年,宋丽萍自己则累积捐款8万余元,无偿献血12000毫升,为四川白血病患儿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6年10月9日,宋丽萍和志愿者们在中原油田敬托院看望“中国好奶奶”徐凤英老人。曹宏琰摄
问心无愧,她和团队共同成长
志愿服务的道路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宋丽萍自然不例外。
多年前,为救助一名身患怪病的男孩小尹,她主动联系多家媒体来采访。小尹的情况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关注,各方捐款和慰问也接踵而至。
小尹得救了,宋丽萍却麻烦了。
“丽萍,人家给我3000元,给你的肯定更多,到底多少?别骗叔!”面对尹父质问式的索款,百口难辨的宋丽萍气得发抖。那天,她第一次红了脸,吵了架,发了疯。
现在,随着宋丽萍爱心服务队的名气越来越大,有的单位和个人竟把志愿者当作免费劳动力和提款机。“我们给他们的回答就两个字:不行!”宋丽萍斩钉截铁地说。
清者自清,是非公道自在人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宋丽萍和她的志愿者们都在成长,慢慢练就了一颗颗平常心。
“你成天不是出风头,就是做秀,哪天是个头?”有人质疑宋丽萍。
“其实,他们说我出风头也好,做秀也罢,客观上提醒了我不能犯那样的错误,实际上还帮了我,我真得感谢人家。”宋丽萍认真地说:“质疑带来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人家越是质疑我,我越是要把志愿服务好好干下去,把每一份爱心都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把时间和精力用到正事儿上,做到真的问心无愧。”
“宋姐凡事都要先干一步,出去‘做秀’也不能少了我们大伙儿啊!”一直坐在阅览室翻看报刊的志愿者章红梅笑嘻嘻地插句话,同记者开了个“小玩笑”,宋丽萍也在一旁不禁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