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整顿基层、优胜劣汰,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了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带着这样的清醒认识,过去五年,习近平频频出招,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他以身作则。他推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制定与通过,他要求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不能搞假大空”。
对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他提出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行整顿。五年间,各地倒排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7万个村、社区党组织重新焕发活力。全国范围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90%的失联党员重新回归组织怀抱。一些党员感慨:“又找回了‘家’的感觉”。
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惩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十八大以来,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万多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万多人。
他要求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在他的推动下,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3、以上率下、抓“关键少数”,党的领导力、号召力增强了
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能否发挥关键作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命运。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会议场合多次强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管好各级领导干部。
抓“关键少数”,习近平率先垂范。他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中央政治局同志逐个发言,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提出,“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国内考察,他尽量简化安排。到四川芦山地震灾区住临时板房,在河北调研时吃大盆菜,回梁家河,他和乡亲们一起吃荞麦饸饹、油馍馍、麻汤饭。
习近平深知,抓“关键少数”,关键要靠制度。五年来,有50余部党内法规相继制定修订,针对“关键少数”作出了许多“硬约束”。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里,有20多处提及“高级干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专门就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单设一章。而这两个文件起草组的组长不是别人,正是习近平。
“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就要有担当。部署各项工作,习近平总是要突出“关键少数”;脱贫攻坚,他强调“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化改革,他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扑下身子抓落实”;从严治党,他更加强调“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
五年来,习近平亲上火线总揽全局,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改革呈现前所未有的节奏和力度。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解决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办成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今天的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量;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实现伟大复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