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卫林查看阀杆。摄影:刘维靖
陈卫林能够成为国营芜湖机械厂的首席技师,正是因为在如此高难度、高精度的零部件生产中,他仍能够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这份高超的专业技能背后,是20年苦心钻研的沉淀。
从“新人”到“大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997年,现在的首席技师陈卫林还是个刚刚技校毕业的职场新人,他成为了国营芜湖机械厂的一名普通车工。为了弥补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先后拿到了大专和本科的文凭。在工作中,他虚心求教,将老师傅操作的细节和诀窍铭记于心。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他还积极争取承担各项生产任务,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耐心和肯钻研的精神使他很快成长为一名生产骨干。
20年间,陈卫林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先后完成了300多项零部件国产化自制攻关任务,直接经济效益达6000万元以上。在国营芜湖机械厂的办公室里,陈卫林讲述了对他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任务。
在一次某型新机修理过程中,螺栓必须加大尺寸换新。这种螺栓在飞机上需要承受高强度的冲击载荷,而且制造工艺要求特殊,但国外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国内虽有一家生产却报价惊人,一架新机光螺栓费用就有人民币300万元。
面对天价,陈卫林不禁想到,“不就是一个螺栓吗?我就不信自己干不出来!”
责任编辑:焦志明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