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政策吸引力是关键
在汪利娜看来,政策有好的出发点,但要想真正达到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增加政策的吸引力和做好政策的配套细则。
她解释说,目前职工的公积金是由个人和单位按照1∶1的比例共同缴存的,但学生并没有用人单位,全靠父母出资,而且在校期间的公积金主要发挥的是住房储蓄功能,而公积金的储蓄利息较低,实际上父母有多种住房储蓄选择;此外,如果大学生未来就业不在公积金缴存城市,公积金异地转接和提取的细则也要完善。
她建议,目前政策上鼓励“租售并举”,那么大学生如果提前缴纳公积金,是否能在购买保障房或者享受公租房等政策利好时有相应政策倾斜,让大学生享受到实惠,以增加政策吸引力。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赵秀池认为,住房公积金作为一种互助金融,入场时学生和家长肯定都会算一笔经济账。关键要依托于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价走势,看学生和家长是否有自住需求或投资需求。
“公积金贷款并不能解决首付的问题,年轻人买房最终还是要通过父母的帮助,‘啃老’是无奈也是必然的选择,所以最根本的还是希望房价能降下来。”李慧文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王维砚
责任编辑:孙岚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