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此前两家共享电动车一亮相即被紧急叫停后,昨天,一款名为7号电单车的白色电单车开始在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昌平区投放,并以“求监管”的态度寻求与监管部门建立沟通联系渠道。同时,曾被叫停的小蜜单车也重新“出山”。
按里程收费已投放2000辆
昨天上午,在中关村软件园附近,一排白色车身、红色车轮的自行车引发众人驻足。虽然与普通自行车外表并无二致,但仔细看,车身上加装了一块黑色的电池盒,车尾还印着醒目的“共享电单车”字样。
有路人扫码下载APP准备尝鲜。进入应用首页,用车前需要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注册,并交纳299元押金。正常用车时,通过7号电单车APP或者微信扫一扫,扫描车身的二维码或输入车辆编号,点击“立即用车”就可以解锁骑行,整个操作流程基本和共享单车相似。
电动车省时省力是没错,可万一骑着骑着没电了咋办?记者发现,在确认解锁前,屏幕上会显示当下这辆车的剩余电量、可供行驶的公里数,如果对车辆电量不满意,用户可以更换一辆再解锁。“用户不用为电量担心,后台能实时看到每辆车的剩余电量,并提前派出运营人员更换电瓶。”7号电单车首席营销官崔晓琪说。
与摩拜、ofo等共享单车按照时长收费不同,7号电单车是按里程收费,5公里内2元,超过5公里后每超出1公里多收1元,不足1公里的部分不收费。也就是说,只要骑行距离不超过6公里,骑这款电单车收费2元,与普通共享单车价格相差不大。
据悉,7号电单车目前已在昌平区、海淀区和石景山区的部分区域投放了2000辆,将视市民的需要,持续增加投放量。
“电子围栏”规范乱停车
共享单车随用随停极为方便,但随即引发的乱停乱放问题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昨天“进京”的7号电单车则采取了“指定停车点”的方式来杜绝乱停乱放。
“指定停车点”就是单车运营方借助地理围栏技术,在居住区、工作区、生活消费场所附近建立的“虚拟”规范停车区。具体使用时,当用户点击“立即用车”时,屏幕上会显示一个搜索栏和一句醒目的提示——“查看目的地附近是否有指定停车点,不在指定停车点还车最高加收100元”。在搜索栏中搜索目的地,就能看到附近的指定停车点。
骑行结束后,当用户将车辆骑到指定停车范围外,屏幕上会进行提示,如果此时仍坚持锁车,系统会立刻扣除加收“非定点还车费”:还车位置距离最近指定停车点小于1公里的加收10元,超出1公里的加收100元。
据崔晓琪介绍,根据其在南京和深圳的运营数据,借助指定停车点,其单车的违规停车率一直维持在1%以下,绝大多数用户都能做到规范停车。对于平台在后台设置的指定停车点,7号电单车也表示“求监管”,希望能与监管部门合作共同探索停车点的设立。
只能在指定停车点停车,并不会给骑行带来太大的不便。目前,在7号电单车已经投放的海淀、石景山、昌平三区,平台已经设置了近1500个指定停车点,人口密集的区域甚至可以做到每50米就有一个指定停车点,停车并不麻烦。不过,目前其电子围栏技术的定位精度为10米到20米左右,精准度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