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零时起,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正式实施,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同时435项医疗服务价格实现规范调整。《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改革已全面落地,运行平稳有序。根据预测,通过配套取消药品加成和药品阳光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
落地改革平稳过渡
4月8日起,北京市实施了以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为主要内容的医改措施。

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与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医疗机构共3600多家,其中需要改造信息系统的2605家医疗机构,已于4月8日6时前切换完毕且具备了开诊条件,实现了医疗机构信息系统100%切换成功,开诊首日100%信息系统运行正常。
此外,医疗服务没有间断。医疗机构门急诊秩序正常,信息切换没有影响到患者的接诊、检查和治疗。城六区114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新方式。医改首日门急诊药占比下降了7.7%。
北京市各医疗机构门诊量大,医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医改新政首日,记者在多家医院采访时发现就诊秩序平稳。这一局面的获得与北京市医卫部门作出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自3月22日医改方案公布后,医疗机构不仅进行了多次演练,还推出了多项便民举措。
比如,宣武医院利用全媒体广泛进行医改政策宣传,设计制作了医改横幅、折页、展架、窗口贴等患者告知物料8万余份,免费发放,方便患者随时随地了解政策。设立“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政策咨询服务台”,为患者答疑解惑。此外,还成立了宣武医院“医改小太阳”队伍,从医改之日起在一线为患者答疑解惑,促进改革与改善同步。
记者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医改后,社区医疗机构与大医院在可采购的药品品种上实现了统一,前期市人力社保局也出台了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的医保报销目录统一的政策。同时,根据丰台区政策,医联体模式下的三级医院专家到社区机构坐诊也将统一按照社区卫生机构的收费标准执行,以引领更多的患者前往社区就医,促进分级诊疗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