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调查:根除“医托”有多难?身份隐蔽 取证难惩罚轻
2017-04-01 11:07:00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日,因为一段在网络热传的1分15秒的视频,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护士骆福玉火了。视频中,身穿护士工作服的骆福玉,紧紧抓住一名身穿绿色毛衣的中年女子,并斥责“人家(病人)都哭得稀里哗啦的,你还在骗钱!”网友们在转发这段视频之余也纷纷为骆福玉点赞,网友称其为“侠女护士”,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医托这个现象的热议。

  抓住也只能不了了之

  记者在医院实地调查中发现,医托其实并不是什么个别或是新鲜事。记者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随机询问了五位患者,有一人表示曾上过医托的当。这位周先生两年前陪爱人到鼓楼医院看妇科,被人主动搭讪,介绍到了旁边一家长江医院:“挂号就150元,而且不做化验,直接要你住院,不太可靠。”周先生反省当时上当的原因,主要还是求医心理太迫切:“感觉他讲的比较有道理,你追求一样东西很盲目的时候,就会上当。”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保卫科科长郑明飞表示,自春节以来,该院已发现医托事件不低于20起。虽然医院在每层挂号窗口都张贴着“谨防医托”的提示,可医托依然游走于医院,和保安们捉着迷藏。抓到医托后,郑明飞表示,他们会联系受害人,最大限度的挽回损失;对医托只能最大限度的滞留,让他们认识到危害:“最终不了了之,只能放人。公安机关拿他们也是没有任何办法。”

  此次被骆福玉护士抓住的医托在医院的“医托脸谱库”里已是老面孔,郑明飞无奈透露,当天,这名医托在写下一份保证书后,又被放了。而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医托写下的保证书已有上千份:“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一步,因为我们不能限制她的人身自由。”

  骆福玉:医托是常态

  通过电话连线,当事护士骆福玉接受了采访。她表示,自从2007年到门诊的时候,就已经有“医托”了。但近几年,医托越来越多,而且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她负责在总服务台接待病人,有病人求助类似问题时必须要处理:“哪怕我们没有执法权,哪怕我不能去处罚他,但必须要管。因为病人在你的医院,就要对他负责任。”她表示,平时以教育为主,或者打电话叫保卫科,之后进行劝导,把医托赶走:“那天的医托是把我逼急了,一次两次,隔十几二十分钟就又回来了,所以才出现了视频上那一幕。”

  医托这一现象基本每天都有,没有办法去杜绝。“我那天只是在发火的时候被好心网友拍下来了。我们医生护士不是不管,是一直在管。”

  在骆福玉看来,如果想要根治医托,还是要从医疗制度方面入手。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根源方面的管理力度。私营医院虽然有合法经营机制,但是对超出诊治能力范围之外的疾病,或者使用非正常手段进行拉客的行为要严加控制。把这些医院管好,医托就没有市场了:“从根源上如果能把他治住,可能会改善吧。”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