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医托脸谱库”抓医托
有医托1天写82份保证书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保卫科科长郑明飞介绍,自春节以来,该院已发生医托事件不低于20起。一般而言,这些医托主要以女性为主,医托都会穿梭在患者间,主动跟排队的患者搭讪,有的是团伙一起,相互捧某医院或者某个医生。
“医院在打压医托上力度也很大,医院每层的挂号处都贴有谨防医托的字样,同时病人咨询的时候,我们都会告诉他们不要相信医托。”郑明飞说,他们一旦发现医托,就会存照,建立“医托脸谱库”;另一方面,还要让他们写保证书。
记者注意到,在这本登记册上,有个人在2017年1月10日这一天,写了82份“保证书”,都写着“以后再也不来妇幼发传单了,以后再也不来了。”而在保卫科,含医托在内的,已有数千份“保证书”,放了几大箱。然而这些保证书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他们反反复复地出没,赶走了又来了,我们也束手无策。”
但仍存在“固证难”
需多部门联合打压医托
“我们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也不能进行经济处罚,最大限度也只能滞留。”郑明飞说,这些医托将患者介绍去一些小医院看病,而这些医院或者诊所都会有医疗执业许可证,坐诊医生也有行医资格,加上很难找到医托与这些诊所、医生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的实证,即使警察来抓了,最后也只能教育放人。
记者了解到,早在1998年12月,原卫生部、公安部就联合颁发了《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行为活动的通知》。2013年底,卫计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等11个部门还曾联合印发《关于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然而长期以来,打击“医托”取证环节多难度大,这都导致“医托”屡禁不止、被抓住之后很快重操旧业。
南京市卫计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托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而目前对付医托最大的问题就是固证难,“你还没报警,他们已跑得无影无踪。”他们只能约束医疗机构张贴醒目安全提示,提醒患者和家属,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不要轻易上当受骗。(通讯员孔晓明扬子晚报记者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