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之多
上万件文物力证
传说了370年的“张献忠江口沉银”不假

岷江滚滚而去,始终没能带走流传江口的谜题。今年1月,一道屏障在江中建起,在江中“劈开”一块空地,抽水机昼夜轰鸣,让考古的“触角”一直延伸到了江底。
记者20日在现场看到,文物考古单位在岷江河道内围堰抽水,将发掘环境从水下变成了陆地。考古人员从“陆地”向下发掘约5米,露出了长达数百米的坚硬河床,起伏的褐红色河床状似静止的“怒涛”,文物就散布在“波涛”凹槽中的鹅卵石和河沙之间,文物堆积层约有2米厚。
考古发掘中,金属探测、磁法、电法和探地雷达等手段也区别于以往的考古发掘。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携手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立联合研究团队,为考古工作提供科技支持,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信息技术“透视”江水和砂石层下的河床基岩,逐渐揭开沉睡江底370余年的“秘密”。
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超过1万件文物从江底被发掘出来,临近发掘现场的彭山汉代崖墓博物馆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物得以展示。一段残刀,锈迹斑斑,刀体还夹杂着鹅卵石;一柄矛头,还能辨认出明末兵器形制;6块银锭,足足有拳头大小,鸡蛋大小的金锭还有光泽,在出土的银册上面,能够清晰地看到“册封”、“郡王”的字样。
考古专家介绍,发掘出土的文物主要有五大类:抢劫明朝藩王的财务、州县官府的库银、民间百姓的金银财宝、张献忠自己铸造的货币、打仗用的兵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领队周春水介绍,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众多出土文物中,民间掠夺的财宝居多。在展示的文物中,记者也注意到,金耳环、发簪、金戒指、手镯占了多数。周春水也认为,这也是张献忠掠夺四川百姓的最直接证据。
文献记载,张献忠一直在长江流域包括中西部地区转战,他没有特别稳定的经济来源。通过沿途劫掠富豪,才能维持军队物资的运转。从目前发现的文物来看,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真实的。这些文物是否证明“张献忠屠川”?一直以来,有专家认为,张献忠对川民的屠杀主要集中在成都及其周边地区。也有学者认为,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剧减的原因主要是战乱和灾荒。随着更多文物的出土,这段历史或将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