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胜明、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驷、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修文、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巡视员傅文杰就“人大监督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执法检查要迎着问题去
“这些年执法检查监督的都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且通常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长或副委员长亲自带队。”对执法检查的提问,记者的兴趣落在监督实效上,“请问除了延续传统做法,我们还要如何创新以取得更大的监督效果?”
“怎么样才能有效?要坚持问题导向,迎着问题而去。”傅文杰表示,人民群众关心什么问题,就要监督哪方面法律的实施。傅文杰介绍人大执法检查工作时表示,从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上,人大监督要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要坚持在党的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监督,而且也要依法进行监督。
傅文杰说,执法检查工作在延续这两年比较有效的做法之外,其方式方法也将会有更多创新,“比如把立法和监督结合起来,统筹来安排、考虑。”未来执法检查将在思路上更加明晰,制度上更加完善,力度上更加增强,方法上更加综合,“相信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傅文杰还表示,执法检查需要贯彻监督与支持相结合的做法。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人大的监督工作也是整个法律实施大工程中的一个方面、一个环节,应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人大与“一府两院”依法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来推进法律的实施,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
预算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
审查、批准2017年计划预算草案,是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两项重要议程。今年也是修改后的预算法实施的第三年,刘修文介绍,全国人大把落实预算法和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作为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抓手,“对照预算法的规定一条一条地落实,按照税收法定的要求,一项一项推进税收立法项目。”
在社会普遍关心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刘修文表示,通过财税体制改革,目前从债务限额的审批、发行、偿还、债券置换、预算管理到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都已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和办法,“可以说地方政府债务基本上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刘修文介绍,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方面,今年中央现有119个预算部门,除了涉密的部门以外其余104家的预算都提请了全国人大审议,而且这些部门预算都将依法公开,“这104家的预算涉及的资金规模,占中央本级公共一般预算的60%,这个比重比去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
刘修文指出,当前各级预算的公开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工作规范,“去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主要内容是要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要求扩大预算公开的范围、细化预算公开的内容、规范预算公开的形式、加大预算公开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