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扫码推广”到底是干什么的?被辱骂的女孩自身有无过错在先?在微博上的评论中,有人说“扫码推广”是年轻人创业,有人却说是骗人的,甚至有人说是“传销”。查了一下媒体,发现《北京晚报》2016年7月19日便以《记者调查:地铁里求扫码多是假创业》为题对地铁内愈演愈烈的“扫码推广”乱象进行了曝光——“您好,我们是大学生创业,麻烦扫下微信支持我们。”每天,在穿梭于城市的地铁上,乘客们总能遇到求扫码的年轻人。他们试图用创业者的身份打动众人,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人多数都是假创业、真营销,先扫码挣“小钱”,再卖产品挣“大钱”。有时候,一趟地铁里,会同时有三、四拨“创业者”在行进,引来部分乘客的反感。“坐趟地铁,就有3个请求扫码的。”市民吴小姐戏称,扫码大军已充塞地铁。
类似现象还不止北京地铁存在,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全国很多城市的网友都遇到同样一种现象,那就是经过城市地铁站口、地下通道等人流密集场所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年轻人举着一个贴有二维码的牌子或者手机,以“正在创业,请求关注”为名,请路人帮忙扫码关注。而一部分市民觉得年轻人创业不容易,不管自己对他们的创业项目感不感兴趣,都会答应对方的请求,掏出手机扫描一下。据说,扫码者“扫一个码最高时能拿到3.5元,最少能拿到2元,以前靠这个能赚到2万元一个月。”
地铁是公共交通,不该出现乞讨、卖艺等行为,更不能进行商业推广和营销活动。很显然,某些所谓的“扫码推广”在实质上已经构成对乘客的骚扰,也影响到了地铁正常的营运秩序。有的,还涉嫌到欺诈等更严重的问题。有网络安全专家就指出,二维码扫描是当下手机隐私泄露的主要几种方式之一。随意扫陌生人的二维码,从技术角度而言,一些别有用心者会伺机获取他人隐私信息,甚至可以将病毒软件植入他人手机中。另一方面,一些未能通过苹果或安卓官方渠道下载的APP,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乘客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泄露个人的隐私数据。
“扫码推广”基本上都雇佣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来具体实施,利用的就是人们对大学生缺乏防备心理。乘客和好心人千万不要碍于面子或出于对大学生的同情,而随意扫码。否则,今后遭遇广告骚扰倒在其次,如果因上当被骗或手机中毒导致其他后果损失就大了。骂人者已被查获,那些“扫码推广”者有没有人管?地铁辱骂该抓,“扫码推广”也该好好清理整顿,不能任其为所欲为。如果听之任之,乘客不厌其烦、忍无可忍,今后说不定还会发生类似的暴力冲突。
还有一个地铁管理的问题。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其他乘客无动于衷,地铁安保人员为何也未赶到?监控中应该能够看到事情经过和恶劣程度,有乘客在闹事,有女孩处于危险的境地,他们为何不及时赶到平息冲突?是工作效率太低、反应能力迟钝,还是地铁方面根本就没有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作为最繁忙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安全极其重要。尤其是在现有环境下,进一步加大地铁的安保力度很有必要。现如今,各地的地铁部门相继强化了进站安检等措施,确保危险物品不被带进站。可是,在地铁内发生了突发事件,却未能及时有效进行处置,这是否也是一大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幸亏只是素质低下的乘客闹事,如果遇上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客观上的放纵谁知道会酿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骂人者被查获后,等待他的将是批评教育甚至是“法律的严惩”,而地铁方面则更要从事件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安全制度、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公共交通能够安全顺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