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四川宜宾农村公路“内幕”:骗补30万少修300米
2016-12-28 08:51:00 来源:央视财经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一条公路三个里程数县里、镇里和村里都是一笔糊涂账

  2.8公里的路,记者一行实地测量下却只有2.5公里,两者相差300米。村民说,最初发现公路长度不够,还是刚修完路没几天,偶然听修路的施工工人,结算工钱时说起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找到了当初参与修路的工人,他告诉记者,按当地修路的行业惯例,他们通常都是依据修了多少米的路,来算工钱的;当初他们修路的时候,施工负责人没有说具体修多长的路,只是告诉他们40多天工期,按实际修路的米数来算工钱。在修完最后一段路,结算工钱时,这些修路工人被告知是按照2.5公里的长度计算的工钱。

  工人担心工钱和修路的长度不一定吻合,有可能没算够,于是他们自己拿皮尺实地测量一下,看看这条公路究竟有多长,结果就是2.5公里,和原先说好的2.8公里整整差了300米。

  对于修路工人来说,300米是工钱拿多拿少的问题,但是对于村民来说,却大不一样。村民听说这个消息后,怀疑这里面有问题,于是找到村委会,要求测量公路的实际长度和公布修路的明细账目。催了好几次,修完路快两年了,村委会才公布修路的账目。

  2013年7月17日,合众村村委会公布的村道硬化公路账目收支明细账,上面写着:路总长2.8公里,实际长度2.65公里;每公里34万元,实际付95.3万元。村民说,村里公布的账目上,写的是2.65公里;施工工人和村民实地测量是2.5公里,但公路立项修建是按2.8公里修的。一条路竟然出现三个不同的里程数。

  那么,这是一条什么路?当初为什么要修?资金来源又是怎样的?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不通公路,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村民到12、3公里外的镇上赶集,走得快的也得走1个多小时,交通非常不便。2011年国家出台了好政策,村里召开村民大会,“一事一议”向上申请立项,修一条长2.8公里的乡村水泥路。按照国家农补的政策,资金来源来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四川省宜宾县观音镇合众村村民:群众集资一部分,交通局拨一部分,县、市(政府)那些拿一部分。其中国家占80%,群众占20%。

  记者了解到,当地有关农村乡村公路的具体补助政策,主要依据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第13条规定: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通村水泥路(油路)补助标准为每公里10万元;不通公路村的通村公路补助标准为每公里10万元。

  合众村村委会向村民公布的收支账单上,明确写有:路总长2.8公里,国家补助资金28万元,加上市县政府、县交通局等拨付的资金70多万元;村民集资15万多元,共95万3千元。

  部分了解内幕的村民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按照每公里34万元算,少了300米就差了10万元钱,另外村民认为这条路的工程承包费用,也不是按每公里34万元结算的。以为村民告诉记者,他了解到的承包费是一公里27万元,2.8公里就能有近20万元的出入,两项相加,就有近30万元的出入。而更让村民吃惊的是,实际上工程承包费用比他们知道的还要低。

  四川省宜宾县观音镇合众村村民:我只问了施工方究竟你们是承包了多少钱,他说45万差几万块钱,没给我们,就是这么一句话,这是我问到的。

  这位村民说,实际履行的工程承包合同,他没看见过,但他手中有一份工程最初承包合同的复印件。不过,村民一口咬定这是一份假的工程承包合同,是给上级和村民看的合同。因为上面写的是2.8公里,实际上根本没有2.8公里。

  那么,这份工程承包合同果真是假的吗?记者注意到,这份合同复印件,施工方授权委托代理人一栏写的是:邱松模,男60岁,住址:宜宾县白花镇下场街110号。记者决定按地址去找一下这位施工方委托代理人,以便进一步了解情况。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一个门牌号,是胜利街110号的房子,大门紧闭,只有一把生锈的锁,但这不是合同上写的下场街。那么会不会是下场街更名为胜利街呢?为了弄清真相,记者来到了白花镇街道办,一位当地土生土长几十年的工作人员很肯定地说,没有这个地址,也没邱松模这个人名。为了更准确,记者来到当地派出所核实了解。白花镇派出所民警也告诉记者没有这个街道没有这个人。

  村民们告诉记者,施工委托人是假的,这份工程承包合同复印件上,写的承包金额为34万元/公里,也是虚假的,这不是真实的工程承包合同。

  那么,从申请立项、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到资金收支账目等主要环节,作为工程建设单位的合众村村委会,又是如何监督管理的?曾经做过三十多年村干部的村民,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村里使用这笔钱根本就没有人来监管。

  那么,对村民的种种疑问,当地村委会是怎么看的?12月14日,记者来到合众村村委会。村支书刘德勤告诉记者,只有镇三资管理中心知道这个,其它的就是村里把钱取了,然后打个条子就完了。

  村支书说,像他们这种比较偏僻落后的基层农村,以前村委会拨付给施工方的修路资金,一般都是打收条,很难严格按财会制度执行。而对于大家关心的2.8公里公路究竟多长?修没修水沟、护坡、堡坎的问题,村支书也说了他知道的情况。

责任编辑:杨雪